昆华党建
“西畴精神”践行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7
阅读:49 次

诗意乡土凝聚热忱  乡村振兴挥洒汗水

省一院西畴驻村工作队  黄骥

2023年春天,我从昆明来到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甘塘子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从灯火通明的不夜城来到晚上只能看到黑黝黝山梁的山村,从每天为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到面对衣着各异乡音一时还不太听得懂的西畴乡亲,我有点紧张,也有些兴奋。正如导航里的那句话“系统已为你切换路线,请沿当前线路继续行驶”,我心里暗自呼喊:我的驻村工作新路程开始了,乡村振兴我来了!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记得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动员令把乡村振兴使命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总书记说“乡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11.jpg

甘塘子村不大,在个小山坳里。初到这里,我听不太懂乡亲们的方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等方面对我这个从小在昆明长大的人,一下子有些不太适应。村委会唐洽荣老书记每晚陪着我,常常到太黑才最后一个离开村委会。同事的关心和热情,让我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进入了村委会工作角色。

12.jpg

刚到甘塘子村,天气还很冷,老式的门窗透着风声,分分钟可让宿舍“洞若凉亭”;进入四月,气温立马热起来,“雅舍”里时刻蝇飞蚊舞,清晨起来,手臂、额头常见它们热情送上的“大红包”;厨房里的蟑螂是大行其道,行动敏捷不避人;天气干旱水如甘露,洗澡时我吝啬得只舍得开一小条水线擦擦身子。我想,时间不停歇,一切也都渐渐发生了变化,新的落差和新的美好总是并肩而行。

与城市的喧嚣和热闹不同,甘塘子村的清晨和傍晚,有一种慰抚心灵的真正宁静。一大早推开窗,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泥土和植物的味道扑面而来,润润的,对面山上或是晨雾蒙蒙或是绿意葱葱,暖暖的。村委会四面山丘环抱,鸡鸣犬吠,田间阡陌横斜伸向山脚,东墙边的李子树已经有青青如鸽子蛋大小的果子了。这情这景正如李白的诗“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烧秸秆的火与烟在地里猛地腾起,农家大哥围在四周大声的聊着天,等火慢慢熄灭,地上的灰烬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下一次耕种的肥料。夕阳西下,农家大叔牵着牛沿着田埂慢慢往回走,霍然间,民谣《乡间小路》描写的“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的情景映入眼帘。这一切,让我这个“外乡人”感受到了农民对土地那种很自然、很依恋、很贴心、很温暖的归属感。我渐渐适应并喜欢起了这里的田园、草木和鸟虫了,喜欢上了靠着墙沿端着茶缸无拘无束聊天的乡亲们。

13.jpg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老先生讲的话,我现在才开始真正悟懂了一些,为什么土地被人踩踏在脚下但她却那么神圣!跟着村委会同事去巡山、巡河、巡塘、查看耕地,鞋子上沾满泥土,我不觉得自己“土里土气”,反而觉得土气是个很优美的词,这可谓是接上地气了吧。

土地是植物根的家,是人存放思绪的故乡。

许多飘洋过海的游子,离别时总是会捧上一捧家乡的土带着去往远方。土地,是他们思念的根,也是他们安放思想的家。

驻村两个月了,我常常站在村委会二楼的走廊上,任微风徐徐吹拂,享受农村的静谧,面对那一片滋养万物生长的土地,我感觉浑身涌出不竭的劲来。我到甘塘子来,我将为之付出辛劳和汗水,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乡村振兴我们共同加油。